湖北一鄉鎮禁用一次性塑料用品 全鄉垃圾每天減少40%
國慶節長假,正是百姓宴請高峰。37歲的鄉村流動廚師劉義軍“趕場子”操辦了150多桌酒席。
“沒用一件一次性塑料餐具!每天背著我新買的400套碗筷到處跑。”劉義軍說。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咸寧日報
今年5月1日起,劉義軍所在的崇陽縣港口鄉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餐具、塑料袋等。
“原本以為要打一場硬仗,沒想到‘禁塑’比想象中順利多了。”10月7日,港口鄉黨委書記張朝暉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十一長假期間,全鄉加大了對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檢查力度,沒發現一起違規使用案例。他感嘆:“老百姓的綠色環保意識比以前強了,‘禁塑’正當其時。”
源起
“山清水秀之地,竟被塑料垃圾包圍”
“禁塑”的想法在張朝暉腦子里轉了3年。
2016年,張朝暉調任港口鄉,沿路都是紅紅綠綠的塑料袋垃圾和堆積成山的一次性餐具。走訪村民,他發現有人一日三餐都用塑料餐具。一下大雨,河水退去,河道邊樹上都掛著塑料袋。
資料圖,圖文無關
“山清水秀之地,竟被塑料垃圾包圍。”張朝暉心里不是滋味:“塑料餐具遇高溫,對身體不好。塑料垃圾填埋地下,幾百年也不降解,百害無一益!”
他想在全鄉“禁塑”,考慮涉及千家萬戶,要改變多年舊習,一定得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彼時,脫貧攻堅任務繁重,此事一直擱在張朝暉心里。
推進
準備打場“硬仗”,推展卻十分順利
今年4月份,咸寧市啟動“五線五治”工作,即在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水體沿線岸線、重要節點沿線、村莊沿線,治臟、治亂、治差、治污、治本。
“縣里已脫貧摘帽了,恰逢‘五線五治’契機,‘禁塑’的事,該提上日程了。”張朝暉在鄉干部大會上拋出自己的想法。
村支書們積極響應。小東港村村支書汪正說:“這幾個月,身邊幾位親人因病去世。為大家健康,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應成為一項自覺行動,而不是一項工作任務。”
4月6日,港口鄉啟動宣傳,將塑料制品的危害以告知書的方式發放到超市、早點攤、餐館、學校等地。鄉里還召集辦紅白喜事的流動廚師隊伍開會,并根據經營規模,給予200元到1000元的補貼購買碗筷。
即便反復宣傳發動,鄉黨委班子心里還是沒底,預判“禁塑”肯定會遇到阻撓。
4月底,鄉黨委將全鄉劃分成三個“戰區”,每個“戰區”安排7-8名工作人員。大家卯足勁,準備花大力氣投入到“禁塑”之戰。
4月30日,“戰斗”打響。三大“戰區”同時行動,奔赴超市、餐館、學校和部分農戶家里。“在鄉鎮農村銷售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很多是‘三無’產品,我們準備據此要求商戶停止銷售并勸其上交。”張朝暉介紹。中午,大伙在鄉里碰頭,收起來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袋等,堆了半屋子。聊聊經過,大家都覺得還挺“輕松”的,不少商戶都是主動上交沒有賣完的“三無”一次性塑料制品。
▲崇陽縣港口鄉收繳的一次性塑料用品。
成效
全鄉垃圾每天至少減少40%
9月18日上午10時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港口鄉集鎮看到,有的早點攤主在洗碗,有的攤主在消毒碗筷,每家店面門口干干凈凈。
“以往這個時間,白色垃圾堆成山,環衛工忙得跳。”鄉保潔公司負責人汪志祥說,以前全鄉每天三四噸垃圾,現在至少減少40%。
港口鄉工作人員檢查“禁塑”情況。
港口大道家家樂超市老板代汝珍說:“早就不想賣一次性塑料餐具,占地方、利潤薄,還搞得門口塑料垃圾滿天飛。以前別人都在賣,客人有需要。現在都不能賣了,挺好的!”
“用碗筷,健康、節約。”福滿樓酒樓的老板沈濤也叫好,該酒樓每年大約用12萬套一次性餐具,花費8000元左右。現在購買消毒柜、碗筷,總計只要4000多元,還可以用好幾年。
一個江西貨車車隊,常年從崇陽港口鄉經過并在集鎮上的美君酒樓停留吃飯。得知港口鄉“禁塑”,這批司機開始自帶碗筷。“‘禁塑’對生意沒有影響,改變下習慣,對身體好,大家都愿意。”美君酒樓店主龐美鳳說。
港口鄉工作人員檢查“禁塑”情況。
期待
“農村都‘禁塑’了,城市什么時候行動”
港口鄉“禁塑”很快傳遍四方。
縣城一些小區物業群熱烈討論:“農村都‘禁塑’了,縣城什么時候行動。”“確實要‘禁塑’!哪家買個菜,不是用好幾個塑料袋,最后都成了垃圾。”
有武漢的朋友聯系張朝暉,打探“禁塑”是否屬實并了解經過。許久沒聯系的青島朋友,也給張朝暉打來電話:“深知塑料垃圾傾倒到海里對生態的破壞,‘禁塑’好啊!”
回顧平穩的“禁塑”過程,張朝暉認為,只要是順應民心的事,一定有強大正能量,“大家都知道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只要下定決心點燃第一把火,這個事情沒有想象的那么難。”
鏈接
武漢大學張俐娜院士呼吁——
在全省范圍內推廣試點“禁塑”
上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舉行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會議指出,積極應對塑料污染,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長期從事“綠色化學”研究。她介紹,石油基聚合物產生的塑料因不可生物降解,污染嚴重程度觸目驚心。一個塑料瓶的降解需要450年。全球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因誤食塑料制品或者被它們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廢棄塑料導致土壤質量下降、河床破壞以及通道堵塞等影響也日益嚴重。現在,塑料廢物已從陸地大量進入海洋,每年有800萬噸以上廢塑料傾倒在海里。按目前污染速度,到2050年海洋的塑料體積將超過魚類,成為人類生存的巨大威脅。
近年,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在考慮禁用一次性塑料。今年3月,海南省發布嚴格“禁塑”方案,將分行業分類別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湖北擁有最長的長江岸線,環境保護責任重大。張俐娜院士認為,崇陽縣港口鄉“禁塑”有利于長江大保護,也為更廣范圍的全面“禁塑”投石問路。她希望在全省范圍內考慮“禁止生產銷售、提供和使用一次性塑料”的試點方案。通過立法,把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并逐步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取而代之,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