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腫瘤相關支出占醫療總支出12-15%,國際前沿技術結合本土探索新模式
近日由新風天域集團主辦的國際腫瘤防治高峰論壇傳出消息:我國癌癥五年生存率持續提升,從2018年的40.5%增至2022年的43.7%,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腫瘤防治工作也面臨嚴峻挑戰。年新發癌癥病例超500萬例,腫瘤醫療支出占全國醫療總支出的12%-15%,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約40%。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范先群表示,臨床需求是推動醫學原始創新的核心動力,只有形成“從臨床到實驗室再回臨床”的閉環研究生態,才能真正加速成果轉化。當前我國正在不斷完善高水平轉化醫學平臺建設,推動跨學科團隊協作,強化醫工融合與青年人才培養,并通過區域協同與成果轉化基地布局,構建更加開放、系統的醫學創新體系。這一體系化的發展路徑,為未來腫瘤診療的結構性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終身教授陸舜教授分享了中國肺癌注冊研究的PI視野。據悉,陸舜教授團隊已牽頭完成28個肺癌國內外適應癥相關研究,包括17個國家1.1類新藥,為中國肺癌治療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構建融合國際前沿技術與本土實踐的創新體系,非公醫療機構正探索不一樣的道路。新風天域集團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和睦家醫療首席執行官吳啟楠帶來經驗之談。除了多學科綜合診療團隊告別單科診療局限外,和睦家已創新性地引入“綜合全科醫生 (PCP) + 個案管理師 (PCM)”黃金組合模式,結合個人長期醫療記錄,個性化服務周期涵蓋預防性常規體檢、精準腫瘤篩查等、病中的各類醫生機構的協調跟進,以及預后康復和遠期隨訪。
此外,針對國際前沿的創新藥物與療法,廣深和睦家作為“港澳藥械通”制定機構聯通香港創新產品,滿足多元醫療需求,目前新研藥物臨床試驗平臺進一步引入全球創新試驗。記者了解到,和睦家持商保客戶中,約60%的患者都有腫瘤相關醫療需求。在多層次創新支付層面,醫院在傳統商業健康險合作網絡的基礎上,還在北京、上海等多個市場探索多層次創新支付模式,包括與基本醫療保障的融合,力求讓更多患者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腫瘤醫療服務。
另悉,大會主席團由陸舜教授、莫樹錦教授、殷詠梅教授、盛湲教授等權威專家組成。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香港的數百位專家學者、產業領袖和投資機構代表齊聚一堂。大會共吸引逾30家國際頂尖醫療機構(如美國妙佑醫療國際、日本癌研有明醫院)、40余家國內外領先的藥企與器械巨頭(包括信達生物、強生制藥、石藥集團、復星直觀、聯影醫療),以及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和科研院所參與。